《开往伊斯坦布尔的最后列车》丨1941,土耳其在夹缝中

2019年09月29日 16:09  综合出版    109    收藏


近一个月以来,关注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小伙伴,对“土耳其危机”恐怕不会陌生。8月10日,美国宣布对土耳其的钢铁和铝产品征收双倍关税。在接下来的一天之内,土耳其里拉兑美元下跌了11%,整个国家笼罩在货币崩盘的阴云中。8月20日,有人向位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美国大使馆开枪,令局势雪上加霜。土耳其总统号召人们把“藏在枕头下面的美元、欧元和黄金拿出来,兑换成里拉”,并痛斥美国搞“小动作”。美国总统特朗普则表示他和土耳其总统关系很好,但这并不妨碍制裁……一时间“浪漫的土耳其”变得危机四伏。


土耳其的热气球


对于土耳其来说,面对危机不是第一次。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因而也屡次卷入战争与国际政治纷争的漩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彼时的奥斯曼帝国错站同盟国阵营,结果惨败,加速了帝国的灭亡。1922年11月,“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宣布结束奥斯曼帝国六百多年的统治,次年10月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


“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


“一战”的惨痛经历使土耳其在面对国际政治、军事问题时更加谨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和德国都使尽浑身解数,希望把土耳其拉入自己的阵营,但土耳其一直保持中立,直至1945年2月,战争形势已经相当明朗,才对德宣战。这一明智之举使土耳其未被二战战火波及,但在参战各国的夹缝中,土耳其亦饱受折磨。




我们的故事——《开往伊斯坦布尔的最后列车》就发生在“二战”的背景之下。故事中,1941年,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一位名叫马西特的公务员正为国际局势所苦。


马西特是土耳其外交部的公务员,彼时的国际局势让他焦头烂额,他已经三个星期没有回家吃晚饭了,即便会议开到午夜才结束,第二天早上七点前,他还是得准时回到外交部上班,他的妻子莎比哈对此满腹牢骚,但他们都很清楚,眼前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他们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土耳其在列强的夹缝之中左右为难。一边是只顾自己利益,坚持要求土耳其参战的英国;另一边是不断威胁施压的德国。不仅如此,苏联也将铁爪伸向了土耳其,这些国家觊觎着卡尔斯、阿尔达汉、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好像高悬在土耳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土耳其站错了队,输掉了战争,苏联就会让它付出昂贵的代价,把海峡一带收入囊中。这噩梦一般的局势已经持续两年之久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让伊诺努总统尝到了站错队的代价,那真是惨痛的一课。这一次,他不惜一切也要知道胜者是谁。只可惜没有人能够未卜先知。预测战争结果的重任落在了外交部和总参谋部身上,在无数个开到深夜的会议中,他们讨论着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作为其中的重要成员,马西特深感荣幸。不过,意大利入侵希腊之后,战争的局势顷刻间变得紧张起来,政府官员和他们的家庭难免都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土耳其第二任总统伊诺努


首都安卡拉又要迎来炎热的夏季。在土耳其,冬天大雪纷飞,极端寒冷,而夏天又酷暑难耐。显然,接下来的几个月要比地狱还难熬。


大约一周以前,德国大使费朗茨·冯·巴本给总理送来了一封希特勒的亲笔信。在政府官员的会议上,所有人都屏息凝神,专注地听着信的内容。马西特猜得很准:希特勒的这封信表面上充满善意,愿意提供给土耳其各类军事装备,帮助他们加强对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控制,另外还许诺绝不会让德国士兵踏入土耳其的领土。然而,从字里行间又可以读出这样的暗示:现在是土耳其抉择的时候了,如果不站在德国这边,战后土耳其人一定会付出代价,这代价可能是土耳其的水上要道。


在漫长的会议结束时,伊诺努说:“德国人告诉我们,不要考验他们的耐心,他们随时可能在我们背后和苏联人达成协议。”他接着又说:“英国先前已经在利比亚溃败,现在又陷于希腊的战争,根本没有余力对我们施以援手,所以我们不能冒险激怒德国人。各位,咱们必须想出一个两全之策。”



他们在寻找拖延时间的方法,不给任何一边明确答复,要轻轻抚摩虎背,将两头同时安抚住。


那个长夜后的早晨,总理邀请英国大使会谈,向他解释土耳其的艰难处境。土耳其正在经历二战中最凶险的日子,这场战争就像一场森林大火,烧向四面八方,大战的双方都在盯着土耳其的动向。


在办公室里,马西特点燃了一支烟,吐出两团烟雾,随即将烟捻灭在水晶烟灰缸里。当他回到会议室的时候,外交部部长和秘书长已经不在了。他的助理说:“马西特先生,总统想要看看今天的评估结果,我已经帮你把报告准备好了,他正在办公室里等你。”


马西特匆匆回到了总统府的外交部办公室,为了及时向伊诺努总统递交报告和接受指示,他们已经在总统府办公了几个月。他从抽屉里取出几个小时前刚刚更新过的一摞报告,草草扫了一遍,就急忙向总统办公室走去。



伊诺努坐在一张巨大的办公桌后的皮椅里,这把他衬得个子矮小而且可怜兮兮的,他看起来比平时更加焦躁。秘书把马西特的报告递给伊诺努,他快速地翻阅起来,头脑中仿佛闪过无数个念头,却什么话也没有说。坐在桌旁的其他人同样一言不发。


他突然问马西特:“你们今天听广播了吗?”


“听了,总统先生,欧洲的各个电台同事们都在听,不久前我刚把我们写的报告交给秘书长。大家一刻也没有休息,这会儿又在收听保加利亚的广播,每半小时就准备一份报告。”


“总统先生,”另一个年轻官员说,“我们在保加利亚的情报员每天都给我们发回情报,可我们仍然不知道希特勒是准备南下,还是准备向北进攻苏联人。”


说完他便离开了,而马西特仍然留在办公室。


“在您的领导下,”外交部部长说道,“我们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预备措施,相信战火不会烧向我们。您此去亚洛瓦大可放心,我们会随时向您汇报最新的情况。”


马西特听到伊诺努喃喃自语:“真想知道德国人的动向。唉,真想知道。”



德国人和保加利亚达成了协议,这相当于德国已经和土耳其接壤。伊诺努不知道希特勒下一步的打算,他感到非常恐惧。希特勒装备精良的强大军队刚刚离开国境,他也许想要穿过土耳其进攻埃及,也可能是进军高加索。即使是希特勒身边的亲信,也不知道他的下一个目标究竟是哪里。所以土耳其必须做好准备,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状况。最坏的情形就是德国和苏联达成协议,那将是土耳其的灾难。


等到总统读完报告,马西特就和秘书长一起回到会议室。又一个漫长的会议就要开始,有更多的报告要阅读、评估、整理,以便呈交给伊诺努。几个小时后,马西特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不禁忧虑起来,为了避免这场席卷世界的战火,政府正在付出高昂的代价。



深夜,马西特回到家,他本以为莎比哈已经睡了,却发现她为了妹妹的事,已经哭红了眼,故事才刚刚开始……莎比哈的妹妹希娃是《开往伊斯坦布尔的最后列车》的主角,希娃因爱上犹太人而被父亲驱逐,她与爱人逃往法国,开始了一段横穿欧洲大陆的逃亡之旅。在残酷的岁月中,人物的命运,亲情与爱情都在战火中飘摇。


艾雪·库林与《开往伊斯坦布尔的最后列车》

艾雪·库林是与奥尔罕·帕慕克齐名的土耳其畅销作家,同时也是制片人、电影摄影师、编剧。她的作品以摄人心魄的故事探讨苦难与人性。《开往伊斯坦布尔的最后列车》是半纪实性作品,主要根据二战时期几位土耳其外交官被派驻欧洲时的经历写成。这几位外交官从纳粹的魔爪中成功解救了许多土耳其及非土耳其国籍的犹太人。此外,故事也参考了一位参加法国抵抗运动的土耳其青年所讲述的经历。


获欧洲犹太理事会最佳小说奖

一段超越信仰的荒唐之恋

两座战火蔓延的绝美城池



《开往伊斯坦布尔的最后列车》

[土耳其]艾雪·库林 著

解村 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快到碗里来!



互文

经典 | 至理 | 博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