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服务   >>  业界动态

【中华读书报】“悦读中国”背后的出版故事

日期:2025/02/13

《中华读书报》在图书推荐专题中刊发文章《“悦读中国”背后的出版故事》。

“悦读中国”系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王霖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的“悦读中国”系列原创英语分级读物即将全部面市。这套读物从选题策划到全部出版历时五年,一共21个级别,每级别6册,全套产品共126个分册。作为一套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英语分级读物,且全部是原创内容,这在外研社尚属首次。然而这套读物更大的意义在于全部126册的主题内容都是中华文化。

习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套读物的策划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同时也是落实教育部“新课标”提出的帮助学生“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五年多的出版工作,紧张、忙碌,又感到硕果累累,一切都是值得的。

首先谈谈选题的内容立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这在各种重要文献和教育部“新课标”中已经反复提及,我们要讲的,就是取材于这三大板块的内容。于是我们选了书法、国画、园林,选了李白、杜甫、苏轼;我们不但有《多难兴邦》,也写《中国人的幽默》;我们讲到长津湖,也讲到了深圳、奥运、中国航天和中国速度……

选定了主题内容,还有个怎么讲的问题。无数人讲李白,我们还要千篇一律地再重复一遍吗?要找新的切入点,于是我们想到友情。李白跟前辈的友情,如孟浩然、贺知章;李白跟后辈的友情,如杜甫,杜甫用一生想念李白;还有李白与汪伦。我们从友情的角度切入主题,让李白这个人物更为立体丰满,也让学生深入思考友情的意义。

我们呈现李白讲其一个侧面,到了苏轼时正相反,我们要讲一个完整的苏轼,是文学家、诗人、美食家之外,在政治方面也颇有建树的苏轼。他曾在徐州的抗洪一线,带领百姓抗击洪水;他曾疏浚杭州西湖,为后人留下天堂般的美景;他远谪海南,却在当地搞起了教育事业,为海南留下了读书的种子。他的一生,少年得志、中年被贬、晚年谪居,起起落落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对人生的热爱,这是最难得的。所以这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主题切入角度是乐观。了解了苏轼完整的人生经历,才知道他的乐观有多么了不起。

我们要写苏州园林(取法自然的传统建筑)这个主题,因为题目太大,一时不知从何下手。干脆,联系最有发言权的官方单位,我们的编辑团队为此特意去了一趟苏州,找到苏州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管理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听了我们的来意后,对我们的出版工作十分支持,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色,然后特别提出,最能代表苏州园林的,是网师园。网师园是现存50多座传统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个,占地只有九亩半,然而就在这座小小的园林之中,包含了所有传统园林的要素:建筑、植物、山石、水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网师园还有一个园中园,叫殿春簃,这座小园同样包括了园林建筑的四要素。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层,完全仿照殿春簃建造了一座中国园林院落,名字叫“明轩”。苏州园林盖到了美国博物馆里,所有的建筑构件都是在苏州当地准备好直接装箱运到美国的。我们听后十分欣喜,这不就是我们寻找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典型故事吗?于是这个分册的内容也就水到渠成了。

因为我们的选题内容涉及到大量有关文化单位和个人,我们必须去联系他们来解决版权问题,这是我们做这套书的又一项主要工作。除了上述提到的苏州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外,我们还联系过敦煌研究院、梅兰芳纪念馆、广东新会梁启超研究会、李四光纪念馆、中国中医研究院、清华大学求真书院、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联系的个人包括何凤山博士的女儿何曼礼女士,人民币五十元背面布达拉宫风景的摄影师曲振荣老师,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刘慈欣先生,前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女士、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先生等。为了解决某些图片的版权问题,我们联系过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扬州市博物馆、新华网、中国军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中华文化研究院等。至于因为图片授权联系到的个人,那就更多了……这个项目的取材广泛和全体编辑的精力投入,由此也可见一斑。

无论是联系到的单位或个人,听到我们是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出版这么一套书,都非常支持。像何曼礼女士不仅发来了相关照片,并帮我们审订《冲破黑暗的光》一书中,有关她父亲何凤山博士的内容。何凤山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中国驻奥地利的总领事,在奥地利被德国纳粹占领、开始迫害犹太人的时候,何凤山伸出援助之手,为想逃离的犹太人发放前往上海的签证,为此他还面临过枪口的威胁。何曼礼女士不仅提供了事件的细节经过,也为我们核对了她父亲救助犹太人的数字,有近两万欧洲的犹太人因此逃离当时德国纳粹的魔掌,在上海得到庇护。何凤山生前很少提及这段往事,直到他去世后才被后人挖掘出来。据何曼礼女士说,她的父亲生在中国苦难的年代,所以更有决心去帮助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这正是我们想要表达的中国人的人性之光。斯皮尔伯格拍摄的《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较有影响的电影,救了1200人的辛德勒感动了无数人,那我们的何凤山博士不是更应该被全世界知道吗?

因为“悦读中国”,我们有幸结识了很多老师、专家和志愿者们,有幸结识了很有影响力的人和很多在看似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凡业绩的人。他们都代表着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就拿《人民币上的风景》这个分册来说吧,我们想介绍中国的大美风景,但中国的风景太多了,介绍哪一个好呢?于是就用目前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背面的风景图案串起了这个分册的内容。为此我们联系到五十元背面图案布达拉宫的拍摄者曲振荣老师,请他为我们介绍当时拍摄的想法和感受,其实内容上只要一百多字就够了,而曲老师亲笔为我们写来了几百字的中文介绍,全部工工整整地用正楷书写,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介绍得非常详细、用心、认真。

在《光辉地质路》这个分册,我们介绍的是“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我们联系到李四光的外孙女邹宗平女士,在请她审阅我们的稿件时,邹女士不但为我们订正了英文稿件,对参考用的中文大纲内容也进行了细致的审订,并注明了自己的意见和说明;同时提供了丰富的照片供我们选用。在《数学人生》中,我们介绍了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在与丘教授团队的接触中,我们编辑感到他们非常平易近人,认真地对我们的稿件进行审读和细节事实的订正,并提供照片授权,还对书名提出了更好的建议。这些前辈们热情、认真、严谨的态度,令我们非常感动并受益。没有他们,我们这套书是绝对做不出来的。在他们专业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这套书做好、出版好。

因为我们是用英语讲述中华文化,最后的写作都由外籍作者完成,所以跟他们沟通、厘清内容含义特别重要。老实说,对中华文化有了解的外籍作者并不多见,虽然他们的英语写作质量可以保证,但需要跟他们充分沟通、使他们理解内容的文化意义后,才能保障表达上的正确,即用地道的英语准确表达中华文化的含义。如果这一点做不到,上述提到的种种努力就都无法实现。

语言是思维的声音,中英两种语言的表达是非常不同的:中文精炼、形象意义突出;而英文逻辑性严谨,擅长对具体事实的表述。为了让作者首先能够理解,我们编辑在完成选题策划之后,先通过邮件文档用英语向外籍作者讲述这个故事,然后这些作者再用地道的英语把它表达出来。一本分册的稿件起码要修改三四次才能达到能送三审的程度。因为在内容理解的准确性上、语言表述的地道性上,都要讲清楚,有时候一遍不行,需要反复沟通。

比如在《大哉孔子!》这个分册中,我们策划写孔子一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孔子的《论语》、孔子周游列国,却鲜少了解孔子的一生究竟是怎么度过的——他为了生计,年轻时当过粮库管理员、牲畜饲养员;他的身材很高,跑得很快,是大力士,也是神射手;他根本不仅仅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那个老夫子的样子。我们把这些都讲到,才是一个完整的孔子。然而我们的外籍作者接到大纲时,却转而写孔子的思想,结果一稿完全不能用,因为没有人能在一本两千多字的读物中讲清楚孔子的思想,更别提还是一知半解的外籍作者。就算讲清了,对这本针对高中生的读物来说,内容上也是太难了。这时就要把作者拉回到我们的思路上来,重新写孔子一生的故事。

反过来,外籍作者在英语语言和文化意识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比如我们描述一位科学家不顾自己的体胖和血压高,到海拔高处去进行考察,这样写是想突出这位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而外籍作者告诉我们,描写别人的体胖和病症在英语表达中是不礼貌的。在介绍苏东坡时,我们提到他是法国《世界报》评选出的一千年以来影响世界的12位人物中唯一一位中国乃至亚洲人。我们觉得了不起,而作者告诉我们,这应该是遗憾,因为12人中只有一位东方人。在表述“人不可貌相”这个说法时,我们讲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英语的表达却是Allthatglittersarenotgold(发光的未必都是金子),对这些意见,我们都做了相应的调整或修改。

这个产品做了几年的时间,我们的主编、编辑以及设计者们都非常用心。这些幕后的出版故事还有很多,都能写成一本书了——比如为了保证质量,我们的选题策划经过、审稿编校流程、语言难度分级标准的把握等;还有为了图文并茂,除了上述真实、准确、好看的照片之外,对其他故事性较强分册如何用心地画插图,等等。在主题丰富的产品背后,这些独运匠心的设计,相信跟产品的内容一样丰富精彩。

(作者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编审)